德X矿业3-煤大巷煤柱安全高效回收设计与实践

面向“孤岛”煤柱复杂应力环境,以“评价-设计-监测-调控”一体化技术路线,系统实施切顶/爆破卸压、强化支护与实时监测,确保回收过程安全可控与效益提升。

配套音频解读

德X矿业3-煤大巷煤柱安全高效回收设计与实践

00:00
00:00
现场踏勘与孤岛煤柱区位示意
现场踏勘与“孤岛”煤柱区位示意

一、引言:资源枯竭背景下的“孤岛”突围

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回收率是关键指标。德X矿业3-煤大巷煤柱处于采空区包围的“孤岛”工况,既关乎资源效益,更关乎矿井本质安全。项目由中国矿业大学与中矿天智公司联合攻关,覆盖设计、论证、评价与专项防冲的全流程,体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工程化落地。

二、地质与开采条件分析:复杂环境下的技术挑战

该区煤体应力复杂、四周应力集中显著;部分老巷支护老化;顶底板岩性组合在采动作用下易显现强矿压,具备冲击地压风险。难点在于安全与效率的统一,需要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协同验证。

煤柱实际分布与采空区关系
煤柱实际分布与采空区关系

三、工作面系统设计:科学布局与精准配套

遵循“系统优化、安全高效”,确定合理断面与尺寸;针对特殊几何,采用不对称布置降低应力叠加。液压支架选型以矿压预测和模拟为依据,强调初撑力与工作阻力参数。完成采煤机-支架-输送机三机配套,通风、运输、排水系统一体优化。

断面优化与参数测量

四、冲击危险性评价:科学预测与精准防控

严格依据《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2018)开展评价:地质力学测试、地应力实测与微震监测为基础,构建三维数值模型揭示应力/位移演化。结果显示煤柱中部与巷道交叉处应力集中(2.5~3.0),划定为强危险区。基于能量稳定性与损伤力学确定冲击机理与预警指标,实现分区管理。

关键设备参数与支护匹配

五、专项防冲措施:主动卸压与实时监测

实施“主动卸压、强化支护、实时监测”策略。高应力区开展定向切缝卸压,诱导顶板按预定面断裂将应力转移深部;爆破卸压遵循“少装药、多打眼、弱爆破”,按危险等级分区装药与时序。构建16通道微震+光纤光栅应力+收敛监测多参量体系,统一平台综合研判与预警。

液压支架阻力与矿压显现监测

六、空巷治理技术:创新支护与安全保证

通过钻孔电视与地质雷达查明老巷空间与支护状况,按A/B/C分级治理。充填采用高水速凝材料与后退式分段注浆,关键部位辅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支护遵循“强支护、高预紧”,在锚网索基础上配置桁架与注浆锚索,预紧力较传统提高至1.5倍,顶底板移近量下降40%以上。

支护与高预紧参数优化

七、实施效果与效益分析:安全与经济的双赢

回收过程中未现冲击地压,巷道稳定性良好,应力集中系数降至1.5以下;回收率78%,效率+35%,材料成本-20%,投入产出约1:5.3,形成可复制的孤岛煤柱安全回收技术体系。

专家下井勘查与技术复核

八、创新点与技术特色:产学研结合的典范

  • 理论方法:能量判据多因子评价、应力场反演、切顶卸压参数优化。
  • 工艺技术:空巷稳定性分级、强化支护、高融合的综合监测预警。
  • 机制模式:高校-企业-矿方协同,技术快速转化与工程闭环。
回收过程现场巡检

九、结论与展望:走向智能化的安全高效回收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分区精准防控与技术创新破解复杂工况。展望未来,将构建基于大数据与AI的危险性智能评价、自适应卸压装备与全流程智能监控平台,进一步提升安全与效益。

支架工况巡检与本质安全核验

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工程研究院
中矿天智信息科技(徐州)有限公司
2025年9月

返回案例列表 咨询该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