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支护如同矿井的骨骼系统。长期以来,支护设计更多依赖经验而非数据。正如医疗诊疗要先做检查再开药方,巷道支护设计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围岩地质力学参数上。陕西XX东矿业在巷道变形与支护效果不佳的背景下,与我们开展围岩参数测定项目,推动支护从“经验型”迈向“科学型”。
依据《陕西煤矿五类重大灾害防治的强化措施要点》(矿安陕〔2025〕21号)第四十条与《强化煤矿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管理规定》(矿安〔2022〕135号)“一巷一设计”原则,围岩地质力学评估成为支护设计的刚性前置条件。
岩样采取、测试方法、数据处理等均有明确规范,确保测定结果科学可靠。
采用超声波、钻孔摄像等现场实测,精确识别松动圈范围与发育程度。发现松动圈与采动应力场密切相关,为支护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水压致裂法实测主应力大小与方向,建立矿区地应力场分布模型,为巷道布置与支护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深部高地应力问题尤为关键。
综合采用稳定性指数法、模糊聚类法、松动圈法进行评价与分级,提出“动态分类、及时调整”理念,支撑支护设计从静态到动态的演进。
中国矿业大学采动巷道围岩控制团队20+年积累,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省部级奖励20余项,专利与软著40余项,实现科研向工程的有效转化。
在榆林、鄂尔多斯、平凉、银川、宿州、淮北、枣庄、淄博等矿区广泛应用,企业委托课题100+,在软岩、强采动、大断面巷道等复杂条件形成成熟技术体系。
详调地质、开采、布置现状,制定具有代表性的测试方案。
以先进设备与标准化流程保障数据准确,尤其地应力与松动圈测试质量控制严格。
构建数据库与分析模型,挖掘数据规律与工程意义,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报告包含可执行的支护建议与实施方案,助力安全生产落地见效。
围岩地质力学参数测定不仅是技术,更是科学精神的体现。我们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与煤矿企业携手,以准确参数与科学方法守护矿工生命安全,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数据是工程决策的基础,准确参数是安全支护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