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查与精准治理:神木市X博煤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项目实践与创新

陕西·神木 普查修编 · 治理设计 · 风险评估 KA/T 22.1-2024, KA/T 22.2-2024
多源数据融合 现场调查与测试 风险分级 综合治理方案
播客封面
播客: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项目解读
边看案例,边听讲解(建议佩戴耳机)
0:00 / --:--

引言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精准识别与科学治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神木市X博煤业有限公司在中矿天智信息科技(徐州)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撑下,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与治理方案设计,通过系统普查与科学治理,有效提升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并形成可推广的技术范式。

项目关键词:采空区 · 封闭不良钻孔 · 地质构造 · 水源通道 · 瓦斯富集 · 冲击地压
普查的意义与项目目标

一、项目背景与政策要求

1.1 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

  • 地质条件复杂:断层、褶曲等构造对开采活动影响显著。
  • 采空区隐患:顶板垮落、地表沉陷风险突出。
  • 水文地质问题:复杂水文条件下存在突水透水风险。
  • 瓦斯治理难题:高瓦斯区段存在积聚与爆炸风险。
  • 冲击地压威胁:深部开采面临冲击地压挑战。
隐蔽灾害数据梳理
普查技术指南与规范

1.2 政策法规要求

  •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定期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矿安〔2022〕132号:强化普查治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 KA/T 22.1-2024、KA/T 22.2-2024:提供普查技术标准与方法指南。

二、项目内容与技术方案

2.1 项目总体要求

根据2025年神木市能源局审查意见,完成普查报告修编、治理方案设计、全面调研并严格按规范执行。

2.2 技术服务内容

1
普查报告修编: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调查与验证、致灾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分级、按规范修编。
2
治理方案编制:治理原则、技术措施、工程方案、监测预警与应急预案、经济性分析。

2.3 技术路线与方法

  • 多源数据融合:汇集地质、物探、钻探等信息,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 现场调查与测试:地质填图、物探(地震/电法/电磁法)、钻探验证、长期监测。
  • 风险评估:采用 FTA、ETA 等方法进行定量风险评估。
  • 综合治理: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管理控制相结合。
隐蔽致灾因素数据库
通过“资料-现场-分析-编制-验收”的闭环流程,保障普查质量与成果可用性。
多方讨论与技术论证

三、项目实施与过程管理

3.1 组织与团队配置

项目经理1、地质专家3、采矿工程师2、安全工程师2、技术支持2,形成“现场—数据—报告”协同机制。

3.2 实施进度安排(总工期45天)

  • 前15天: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初步评估、隐患全面调研。
  • 30天内: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治理方案设计。
  • 45天内:专家评审、修改完善、验收交付。
双周例会与过程评审
井下作业指导与验证

3.3 质量管理措施

  • 严格流程管控与表单留痕,关键环节多方验证。
  • 专家评审与闭环整改,持续改进。

四、技术创新与项目特色

  • 综合普查技术:地质分析、物探、钻探、监测有机结合。
  • 风险评估模型:基于多源数据的定量风险评估与分级。
  • 综合治理方案: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管理控制。
  • 可视化系统:三维可视化展示与动态管理。
三维探测与模型
应急矩阵与检查落实

五、项目成果与效益分析

5.1 主要成果

  • 完成《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修编)》与《治理报告》。
  • 识别6大类28种隐蔽致灾因素,建立数据库与更新机制。
  • 完成风险分级、重点监控区划定与治理建议。

5.2 效益分析

  • 安全效益:系统识别隐患、分级管理并建立预警系统。
  • 经济效益:避免盲目投入,优化生产布局与资源回收。
  • 社会效益:职工环境更安全,示范与标准完善。
井下勘查与核验
目录与成果说明

六、经验总结与推广价值

  • 技术创新驱动,构建从普查到治理的体系化能力。
  • 规范高效管理,确保质量与进度双达标。
  • 多方协作共赢,技术成果可复制可推广。

七、结论与建议

  • 技术上可行:实现隐蔽致灾因素精准识别与治理路径。
  • 经济上合理:投入产出比高,减少重复与无效工程。
  • 安全上有效:显著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与预防能力。
  • 建议:持续研发、完善规范、政策支持与行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