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背景与行业需求
1.1 煤矿瓦斯治理的重要性
瓦斯事故是煤矿最严重的安全威胁之一,事故占比超过30%。传统人工巡检的主要问题包括:
- 检测频次不足:通常每班2-3次,无法连续监测;
- 数据准确性差:受人员因素影响,可靠性难保证;
- 安全隐患大:需进入可能存在瓦斯积聚的危险区域;
- 效率低:记录与报表耗时耗力且易错。
1.2 政策支持与行业导向
国家矿山安监局2024年7月8日发文支持智能瓦检系统替代人工巡检应用试点;陕西省等地方政策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政策为瓦斯巡检机器人系统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二、系统概述与技术特点
2.1 系统基本概念
矿用导轨式瓦斯巡检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瓦斯检查、数据显示、记录保存、报表生成等工作。由检测、显示、通讯、电源四大模块组成,实现环境参数连续监测与智能分析。
2.2 技术特点与优势
2.2.1 高精度检测能力
- 甲烷:0-100%,分辨率0.01%(0-10%区间)
- 二氧化碳:0-5%,分辨率0.01%
- 一氧化碳:0-500ppm,分辨率1ppm
- 温度:±0.1℃;湿度:±0.1%
2.2.2 多参数同步监测
同时监测CH₄、CO₂、CO、O₂、温度、湿度、烟雾、压差等8类参数。
2.2.3 灵活巡检周期
巡检周期2秒至数小时可调,远高于人工频次。
2.2.4 实时传输与存储
实时上云+断链本地存储与补传的双重保障,确保数据完整。
三、系统组成与核心技术
3.1 检测模块(ZKGD6多参数传感器)
- 免校验设计:激光甲烷、红外CO₂降低维护量;
- 快速响应:CH₄≤30s,CO₂≤25s,CO≤35s;
- 高可靠:安标认证,适应井下环境;
- 模块化:安装维护便捷,参数灵活配置。
3.2 显示模块(P2.5本安LED,PH18)
- 高清真彩,3-50m可视;超低功耗;
- 集成WiFi/广播,支持扩展综合信息系统;
- 薄型轻量,耐用抗环境。
3.3 通讯模块(KJJ18光端机)
- 2光4电,多接口+WiFi;可扩展无线中继;
- 兼容5G升级,工业级稳定运行。
3.4 电源模块(KDW1140/18B)
- 3路18V/1A本安输出;AC127V宽输入;
- 隔爆兼本安,过压/过流/短路保护。
四、安装部署与实施方案
4.1 安装环境要求
- 温度:0-40℃;湿度:≤95%(25℃);
- 防爆:甲烷与煤尘爆炸性环境;
- 抗振:无显著振动/冲击;防护:IP54以上。
4.2 安装位置规划
- 采煤工作面:安装于超前支护顶梁,随面推进;
- 掘进工作面:掘进头后10-15m监测瓦斯涌出;
- 机电硐室/变电所:入口与关键设备附近;
- 主要巷道:顶板下300mm,距巷帮≥200mm。
4.3 实施流程
现场勘察与方案设计→轨道铺设/设备安装/线路连接→参数设置与联调→验收与培训。
系统部署形态示意
五、应用效果与效益分析
5.1 安全效益
- 风险防控:连续监测、精准预警、快速响应、替代进出危险区;
- 管理提升:数据标准化、过程可追溯、数据驱动科学决策。
5.2 经济效益
- 直接节约:替代2-3名瓦检员,年降成本20-30万元;减少传统设备投入与维护;降低培训成本。
- 间接收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与停产损失,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5.3 管理效益
- 流程优化:检测-记录-报表全自动;标准化操作;
- 监管增效:实时监控、远程指导、自动分析报告。
六、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
6.1 技术创新点
- 检测技术:免校验激光甲烷与红外CO₂,高精度与稳定性;
- 多传感器融合:环境参数全面感知;
- 智能算法:AI驱动数据分析与预警。
6.2 竞争优势
- 技术:软硬件一体化完整方案,成熟可靠与持续创新;
- 服务:专业团队、本地化响应、全周期服务。
七、推广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7.1 市场前景
政策驱动、需求旺盛、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化推广条件。
7.2 发展趋势
- 技术:更智能、更集成、更微型;
- 应用:从试点到全面推广,标准统一,服务延伸。
7.3 推广建议
- 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全面覆盖;
- 政策支持:资金、标准制定与示范推广。
结语
矿用导轨式瓦斯巡检机器人系统实现瓦斯检测自动化、智能化与精准化,显著提升煤矿安全与管理水平,具备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国家智能化建设与政策持续推动下,该技术将广泛落地。中矿天智将持续创新、完善产品与服务,为煤矿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