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煤炭市场展望:供需再平衡与结构重构下的行业新生态

全球煤炭市场正从“需求扩张”转向“供给主导”的深度调整期。区域分化、成本攀升与能源转型交织,2026年或成为本轮再平衡的关键节点。

作者头像
张洁贞
中矿天智信息科技 高级销售经理
煤炭市场展望首图
供需双降下的紧平衡新常态:价格底部由“成本+库存”共同托举

IEA测算:全球煤炭需求在2024年见顶后,2025年仅微增约0.2%,到2026年回落至略低于峰值;供应端收缩速度更快,2023-2026年CAGR约为-1.3%。即便需求缓慢下行,但更快的供给收紧将推高波动并抬升行业“紧平衡”概率。

关键信号(速览)

  • 需求:2026年或低于峰值,呈温和回落
  • 供给:收缩更快,行业进入紧平衡新常态
  • 贸易:动力煤缩、冶金煤稳中有增,品类分化
  • 价格:成本抬升与库存定价共振,波动加剧
  • 中国:政策托底与煤质挑战并存,结构优化加速

01 全球供需格局:需求见顶,供给收缩更快

全球煤炭需求预计在2023/2024年附近见顶,2026年降至约83.4亿吨;供应端预计从2023年见顶后更快下行至约83.94亿吨,CAGR约-1.3%。供需“双降”但“供给更紧”,价格底部由边际成本与库存策略共同形成。

全球供需拐点与紧平衡趋势示意
拐点后的再平衡:产量收缩速度快于需求回落

02 区域分化加剧:割裂格局与结构性机会

传统市场(中、美、欧)需求趋弱;印度成为最重要增长极,需求至2026年或以约3.5%复合增速上行。东盟非电领域的稳步增长,部分对冲其他区域下滑。贸易流重塑下,供应商需匹配区域偏好与品类结构。

区域分化与结构性机会
区域差异拉大:不同市场的品类与品质需求明显分化

03 贸易格局重构:总量收缩与品类分化

全球煤炭贸易量或在2025年出现2020年以来首次萎缩,2026年或连续第二年下降。动力煤贸易量从2023年峰值回落;冶金煤贸易量稳中有增(至2026年约+2%),反映基建与制造链对高品质冶金煤的韧性需求。

贸易流演变与供应链重构
贸易逻辑从“增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

04 价格与成本:波动抬升,中枢有支撑

全球生产成本自2022年显著上行后仍处高位,叠加供应趋紧与库存定价逻辑,价格波动区间抬升,高低热值价差维持高位,品质溢价更突出。企业需强化库存策略与基差套保管理。

价格中枢与风险管理
“成本+库存”双因子驱动价格中枢与波动

05 中国市场:政策托底与质量挑战

“反内卷、反超产”等政策意在抑制无序竞争、保持均衡生产,供给端趋于理性。煤质下滑带来单位发电用煤上升的结构性问题,倒逼高品质资源配置与洗选提质能力建设。

中国市场的政策与质量双因素
政策托底下的结构优化与提质增效

06 投资逻辑变迁:并购优先于新建

在需求不确定与ESG约束下,并购优于绿色开发,冶金煤资产更具吸引力。伴随现金流回落与融资约束,部分高杠杆主体信用弹性加大,需关注价格下行与再融资窗口的叠加风险。

并购与资本开支的权衡
资本开支由“扩张驱动”转向“效率与质量驱动”

07 能源转型冲击:替代效应加速

风光装机持续扩张,煤电的“托底属性”阶段性存在,但长期替代趋势明确。电煤需求的季节性与波动性增强,“旺季更旺、淡季更淡”的价格弹性更突出,运营与风险管理要求提升。

新能源替代与系统韧性要求
传统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重构

经营建议(落地要点)

  1. 库存策略升级:围绕“低位补、高位去、期限错配”,与销售节奏联动
  2. 套保与基差管理:强化对冲纪律,关注跨品类与跨区域价差
  3. 品类与品质:提高冶金煤与高热值资源占比,推进洗选提质
  4. 投资与并购:偏向高质量资产并购与整合,抑制盲目扩张
  5. 数字化风控:引入数据中台与风险模型,建立价格-库存-现金流联动预案
结构重构下的运营抓手
结构重构期的企业抓手:品质、效率、风控与资本纪律
展示图1 展示图2 展示图3 展示图4 展示图5 展示图6

结语

2026年的市场将不再是“需求拉动、遍地黄金”的扩张年代,而是“供给主导、结构分化”的新常态。成本支撑、品质溢价与波动抬升将成为关键词。赢家将是那些能够以数字化与风控能力驾驭波动、以并购与提质实现增长的企业。

作者头像
关于作者

深耕煤炭行业信息化与经营管理,关注“市场-运营-风控-数字化”的一体化落地价值。

相关阅读

透明矿井:数据中台与系统智能

迈向“透明矿井”:数据中台与系统智能

阅读全文
智能开采关键技术

煤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实践

阅读全文
安全监测系统

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