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透明矿井”:煤矿信息化的未来展望与战略构想

在“双碳”与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煤矿信息化正迈向“透明矿井”的新阶段:以全域感知、数据驱动、数字孪生、人机协同构建智能闭环,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智慧矿山
张洁贞
张洁贞
2025年8月22日 · 阅读时间:12分钟
透明矿井数字化战略
“透明矿井”以数据驱动的智能闭环重塑安全与效率边界

一、当前信息化基础与演进之痛

我国煤矿信息化经历了综合自动化、数字矿山等阶段,已具备较完善的监测监控与集中控制基础。然而要迈向更高阶段,仍存在三大痛点:

  • 数据孤岛:系统分散、标准不一、难以互通,数据价值无法全局释放。
  • 智能不足:多停留在“监控”层,缺乏建模与推理,难以实现预测性维护、智能调度。
  • 人因依赖:安全生产高度依赖经验与责任心,对人员行为安全缺少有效数字化管控手段。

未来演进要实现从“有”到“优”、从“单点智能”到“系统智能”的跨越,以系统工程的方法重塑技术与管理闭环。

矿山数据架构与数据孤岛
统一数据架构是打通“数据孤岛”的前提

二、未来图景:勾勒“透明矿井”的四大核心特征

1. 全域感知:神经末梢的无限延伸

借助光纤传感、UWB、5G等技术,除传统环境与设备参数外,还将实时捕捉地压/应力、设备亚健康状态、人员精准定位与体征信息,让矿井“神经系统”更灵敏,实现“可见”到“可察”的跃迁。

2. 数据驱动:矿井拥有“智慧大脑”

基于云边协同的算力体系,构建矿井“AI大脑”,实现多源数据融合、模型训练与智能决策。

  • 智能预警与决策:对瓦斯突出、透水等进行小时/天级提前预警与干预。
  • 设备健康管理:预测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提升产能利用率。
  • 资源协同优化:贯通采掘机运通,实现“人-设备-物资-能量”的最优配置。
5G与AI协同架构在矿井的应用
5G+边缘计算+AI的协同架构,支撑实时智能

3. 数字孪生:元宇宙中的矿井镜像

构建实时映射的虚拟矿井,支撑可视化运营、应急推演与工艺验证,成为永不打烊的“练兵场”,显著降低试错成本、提升决策质量。

4. 人机协同:从“井下操作”到“地面巡控”

机器人集群逐步承担钻孔、支护、巡检等高风险作业,矿工角色转变为数据分析师、系统管理师与远程干预专家,向“少人/无人则安”演进。

地面集控中心的人机协同
地面集控中心成为人机协同的核心枢纽

三、实现路径与战略建议

  • 标准先行:统一数据接口与通信协议,打破系统壁垒,夯实数据底座。
  • 纵深安全:将工控网络安全提升至战略高度,分区分域、零信任、纵深防御。
  • 人才转型:培养既懂采矿又懂数据的复合型“数字矿工”,打造组织数字能力。
  • 产学研用联动:矿企、装备商、ICT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攻关关键技术。
  • 分阶段推进: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滚动优化,形成快速闭环与可复制模板。
AI赋能的智能巡检与安全预警
AI赋能巡检预警,让“要我安全”走向“我要安全”

结语

煤矿信息化的未来不是技术堆叠,而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生态重构。当矿井“透明化”,安全与效率的边界将被重定义。挑战与机遇并存,唯有拥抱变化、敢于创新,方能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释放出比煤炭更珍贵的价值:安全、高效与可持续的未来。

张洁贞

关于作者

张洁贞 - 矿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专家

中矿天智信息科技(徐州)有限公司高级销售经理,专注智慧矿山全链条方案,深耕陕西、山西等区域,致力于以数字化与智能化推动矿山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

矿山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与展望

矿山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与展望

阅读全文
煤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实践案例

煤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实践案例

阅读全文
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