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与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煤矿信息化正迈向“透明矿井”的新阶段:以全域感知、数据驱动、数字孪生、人机协同构建智能闭环,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煤矿信息化经历了综合自动化、数字矿山等阶段,已具备较完善的监测监控与集中控制基础。然而要迈向更高阶段,仍存在三大痛点:
未来演进要实现从“有”到“优”、从“单点智能”到“系统智能”的跨越,以系统工程的方法重塑技术与管理闭环。
借助光纤传感、UWB、5G等技术,除传统环境与设备参数外,还将实时捕捉地压/应力、设备亚健康状态、人员精准定位与体征信息,让矿井“神经系统”更灵敏,实现“可见”到“可察”的跃迁。
基于云边协同的算力体系,构建矿井“AI大脑”,实现多源数据融合、模型训练与智能决策。
构建实时映射的虚拟矿井,支撑可视化运营、应急推演与工艺验证,成为永不打烊的“练兵场”,显著降低试错成本、提升决策质量。
机器人集群逐步承担钻孔、支护、巡检等高风险作业,矿工角色转变为数据分析师、系统管理师与远程干预专家,向“少人/无人则安”演进。
煤矿信息化的未来不是技术堆叠,而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生态重构。当矿井“透明化”,安全与效率的边界将被重定义。挑战与机遇并存,唯有拥抱变化、敢于创新,方能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释放出比煤炭更珍贵的价值:安全、高效与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