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点应用”跃迁到“系统智能”,陕西煤矿以5G RedCap、BIM+GIS、数字孪生与数据中台为底座,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生产决策体系。
地面调度中心的大屏实时展示井下设备、人员与环境数据,生产全貌一览无余。陕西煤矿正从“经验判断、体力密集”向“数据决策、智能操控”加速跃迁。 2025年盛夏,陕投集团赵石畔煤电首台MG1000/2650-WD采煤机入井安装;首套智能综采完成地面联调。同时,省能源局公布多项矿井与工作面智能化项目验收结果, 多家单位达到A/B类标准。这些事件共同勾勒出陕西煤炭产业的系统性重构:技术升级,更是产业生态的重塑。
2024年末,《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陕西煤炭转型绘制路线:改造提升8大传统产业,重点发展9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N个未来产业(含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到2025年,煤炭领域强调“稳煤、扩油、增气并举”,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跃升。
府谷瑞丰煤矿通过无人值守与智慧网络,生产由“人盯系统”转向“系统托底人决策”;国家能源集团三道沟煤矿以数字孪生实现全流程可视化,回采率由93%升至95%;赵石畔煤电融合5G RedCap、BIM+GIS与数字孪生,构建现代化生产运营体系,统一监控、协同决策、闭环优化。
智能化的价值不止于“自动化替人”,而在于以数据驱动组织、以模型托底决策、以平台承载协同。
赵石畔煤电配套煤矿项目引入5G RedCap,低时延、低功耗与高可靠特性提升感知与控制链路质量;BIM+GIS打造“四维一图”,实现施工/生产过程可视化监管与风险预警;数字孪生支撑生产模拟、应急推演与策略优选。
赵石畔煤电与天地科技、西安科技大学等合作,布局10项关键课题,已获21项专利。其“5G赋能煤矿智能化生产”荣获“绽放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并获陕西省5G融合应用标杆项目称号。协同创新成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引擎。
陕西早在2021年启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矿区生态修复市场化和全链条信息化。按规划,到2025年实现生态保护与修复“一张图”管理,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
常乐堡煤矿“安全提升+智能化矿山建设”两项目完成备案,总额5600万元:其中安全提升3000万元,聚焦基础管理与灾害防治;智能化建设2600万元,建设智能管控平台、智能开采/掘进/排水等系统。规模化投资表明企业对智能化价值的广泛共识与迫切需求。
榆林常乐堡备案两项合计5600万元项目;赵石畔煤电产学研协同攻关与专利成果落地——点点星火,汇聚成陕西煤炭产业的转型燎原之势。未来的煤炭产业,不再深埋于地底,而是蕴藏在一行行代码、一个个模型与一张张实时可视化图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