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曙光:山西矿区的数字安全变革之旅

变革历程: 2021年5月 - 2022年3月
变革地点: 山西省太原市
守护生命: 8,000余名矿工

故事的开始

在山西省的群山深处,一家拥有12座煤矿的大型集团正在经历着一场无声的危机。每一次下井,近万名矿工都在与无形的危险共舞。多年来,分散的监管系统、滞后的预警机制以及脱节的应急响应,让这些煤矿宛如埋藏着定时炸弹的迷宫。

2021年初,一起险些酿成重大伤亡的瓦斯超限事件,成为了改变的催化剂。集团决策层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用数字技术编织一张无形的安全网,守护每一位矿工的生命。

作为中矿天智信息科技的项目负责人,我和我的团队接受了这一挑战,开启了一场用数据守护生命的变革之旅——构建一个能够透视地下黑暗、预见潜在危机、协调紧急响应的智能安全守护系统。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更是一场关乎生命与希望的变革。

65% 隐患提前发现率大幅提升
72% 危机响应速度显著加快
85% 安全管理效率全面提升
45% 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

黑暗中的挑战

孤岛式系统

每座矿井如同一座孤岛,各自运行着不同标准的监测系统,数据无法沟通,集团管理层如同盲人摸象,难以全面掌握安全态势。

事后诊断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如同事后诊断,往往是事故发生后才开始调查原因,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难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数据价值低

海量安全数据未得到有效分析利用,数据价值未能转化为管理价值,安全管理人员难以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管理层级多

集团、矿井、区队多级管理,信息传递链条长,响应速度慢,难以快速响应突发事件。

编织安全之网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决定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生命守护系统,将分散的数据连接成网,让隐藏的危险无处遁形,让每一位矿工在地下都能被科技的力量守护。

01

数字化安全生产监管平台

我们团队为客户打造了一个数字化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实现了对所有矿井安全监测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与管理。通过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了与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构建了高性能分布式数据存储架构,支持PB级海量数据存储。平台实现了各类安全监测数据的实时汇聚与统一展示,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安全态势图。

  • 开发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与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无缝对接
  • 构建高性能分布式数据存储架构,支持PB级海量数据存储
  • 实现各类安全监测数据的实时汇聚与统一展示
数字化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架构图
02

预见危机:生命预警智能系统

矿井危险如同隐形的巨兽,需要预见才能防范。我们运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将历史数据中的安全规律提炼出来,创造了能够预见潜在危险的智能预警系统。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和预测,系统能够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为矿工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 建立瓦斯、水害、火灾等多灾种风险评估模型
  • 开发基于历史数据的异常模式识别算法
  • 实现多级预警与精准推送功能
数据采集
数据清洗
特征提取
模式识别
风险评估
预警生成
精准推送
03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构建集团级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协同处置。

  • 建立覆盖集团、矿井、区队的三级应急指挥体系
  • 开发基于GIS的应急资源管理与调度功能
  • 实现视频会议、移动终端等多种应急通信手段
事件接报
预案启动
资源调度
现场指挥
态势分析
决策支持
事后评估
04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

开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实现隐患排查、上报、整改、验收全流程闭环管理。

  • 制定标准化隐患排查清单,覆盖采掘、机电、运输等关键环节
  • 开发移动端APP,支持现场隐患拍照上报与定位
  • 建立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到人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图

实施过程

5-6月 2021

需求调研与系统规划

项目初期,我带领团队深入12座矿井实地调研,走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分析现有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问题与挑战。针对不同矿井的安全管理现状和技术基础,制定了个性化的接入方案和系统规划。

  • 完成12座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现状评估
  • 编制《集团级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总体规划方案》
  • 组织专家评审会,优化完善技术路线
7-9月 2021

数据标准制定与接口开发

为解决多矿井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们制定了统一的安全监测数据规范和交换标准,并针对各矿井不同的安全监控系统,开发了标准化数据接口,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 制定《煤矿安全监测数据标准V1.0》
  • 开发15种主流安全监控系统的标准接口
  • 完成历史数据清洗与标准化转换
10-12月 2021

数据中心与网络建设

在集团总部建设高性能安全监测数据中心,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支持海量安全数据的存储与高速检索。同时,构建矿井到集团的安全专网,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实时性。

  • 完成数据中心硬件部署与环境搭建
  • 实现12座矿井与集团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
  • 建立多重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1-2月 2022

系统功能开发与测试

基于前期规划,我们开发了安全监测、风险预警、应急指挥、隐患排查四大功能模块,通过敏捷开发方式,每两周进行一次系统演示与用户反馈,不断优化系统功能与用户体验。

  • 完成四大功能模块的开发与单元测试
  • 开展系统集成测试,消除模块间接口问题
  • 实现移动端APP开发,支持现场巡检与远程管理
3月 2022

系统上线与运维交付

系统正式上线前,我们组织了为期两周的试运行,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和功能验证。上线后提供为期3个月的驻场技术支持,及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 组织5场系统操作培训,培训安全管理人员120人
  • 编制《系统管理手册》和《用户操作手册》
  • 建立7×24小时技术支持机制

效果评估

项目实施一年后,我们对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证实该平台显著提升了集团安全管理水平与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隐患发现率提升65%

系统上线后,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大幅提高了安全隐患的发现效率。特别是对煤层自燃、瓦斯积聚等隐蔽性隐患的发现能力显著增强,为主动预防事故提供了有力支撑。

应急响应速度提升72%

应急指挥模块实现了事故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应急资源的协同调度,将应急响应时间从平均30分钟缩短至8分钟以内,显著提高了事故处理的黄金时间利用率。

安全管理效率提升85%

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流程和数据分析工具,使安全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数据收集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安全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制定中,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

安全事故率降低45%

系统运行一年来,客户12座矿井的轻伤以上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5%,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客户评价

赵总经理

"张洁贞团队为我们搭建的安全生产监管平台,不仅解决了多矿井安全监管难题,更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管理的决策支持。尤其是在一次瓦斯超限事件中,系统提前20分钟发出预警,使我们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一次可能的重大事故。这一平台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安全管理方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赵总经理 / 集团安全总监

经验总结

01

数据标准化是多系统集成的基础

在多矿井安全监管平台建设中,首要解决的是数据标准化问题。只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才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系统间的无缝集成与数据共享。

02

技术与管理创新并重

安全监管平台建设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变革。只有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系统价值,真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03

用户参与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全过程的用户参与是确保系统符合实际需求的关键。通过敏捷开发方法,让用户深度参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功能测试,能够大幅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准备开展类似项目?

如果您的企业也面临多矿井安全监管或智能化升级的挑战,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解决方案。

立即联系我们

"张洁贞团队为我们搭建的安全生产监管平台,不仅解决了多矿井安全监管难题,更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管理的决策支持。尤其是在一次瓦斯超限事件中,系统提前20分钟发出预警,使我们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一次可能的重大事故。这一平台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安全管理方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李总照片

李明辉

项目客户 | 集团安全总监

关键经验与洞察

数据标准化是基础

多矿井监管平台建设中,首要解决的是数据标准化问题。只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才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系统间的无缝集成与数据共享。

智能分析创造价值

仅有数据采集是不够的,通过智能分析将数据转化为管理决策依据,才能真正发挥平台价值。

移动应用提升效率

将平台功能延伸到移动端,使管理人员摆脱办公室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的安全管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人机协同是关键

安全监管平台建设不是要替代人的作用,而是通过人机协同,发挥人的经验判断和系统的数据分析双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