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开采与降本增效双赢:神木市店塔镇XX畔煤矿矸石混凝土预充填无煤柱开采技术应用实践

项目周期:180天
项目地点:陕西省神木市
核心技术:矸石混凝土预充填 · 无煤柱开采

施工与装备图集

图集展示本项目关键施工场景与装备配置(不含栏目卡片图)。

引言与项目概述

在资源压力与环保政策双重驱动下,绿色高效开采成为煤矿转型方向。神木市店塔镇XX畔煤矿携手中矿天智,创新采用“高温磁化煤矸石混凝土预充填 + 沿空留巷”的无煤柱开采技术路线,在提升资源回收率的同时显著降低综合成本,实现安全、效益与环保的统一。

项目围绕“材料可得可用、工艺可控可靠、经济可算可行”的目标,形成了从材料改性、配比优化、装备选型到标准化施工的成套方案,并通过工业化应用验证技术成熟度与经济性。

15%-20% 回收率提升
30%-40% 掘进量减少
992万~3328万 成本节省(元)
40%+ 碳足迹降低

一、项目背景与技术需求

1.1 煤矿概况与面临挑战

  • 资源回收率低:留煤柱导致采区回收率约70%。
  • 生产成本高:掘进工程量与支护费用高、效率低。
  • 环保压力大:矸石堆积占地与污染风险突出。
  • 安全风险高:采空区顶板管理难,存在冒顶隐患。

1.2 技术需求分析

  • 充填材料低成本且性能可靠。
  • 工艺装备成熟,流程简洁可控。
  • 经济性可证实,投资回报明确。
  • 长期稳定性与安全性有保障。
地下采煤区示意
地下采区与沿空留巷场景示意

二、技术方案与创新点

2.1 高温磁化煤矸石混凝土技术

2.1.1 技术原理

  • 高温磁化处理:1200℃与0.5-2T磁场下提升矿物相稳定性。
  • 加工处理:破碎筛分为5-25mm粗骨料与0-5mm细骨料。
  • 配合比设计:磁化矸石骨料占比60%-70%。
  • 性能调控:外加剂与搅拌工艺保证工作性与强度。

2.1.2 技术创新点

  • 废物资源化:煤矸石转化为价值型骨料。
  • 性能优化:改性骨料显著提升强度与耐久性。
  • 成本降低:利用自有矸石资源,材料端降本明显。

2.2 预充填无煤柱开采系统

2.2.1 工艺流程

宽巷掘进 → 巷道支护 → 预充填体支模 → 巷内充填 → 墙体凝固 → 下一个循环。

2.2.2 关键技术装备

  • 柔性模板:5800×1800×3000mm,阻燃抗静电、透水不透浆。
  • 充填泵:HBMG-50/16-132S,50m³/h,最大出口压力21MPa。
  • 搅拌系统:矸石混凝土专用搅拌设备,保证均匀性。
  • 运输系统:胶轮水泥罐车直达充填地点。

2.2.3 支护系统优化

预置Φ20×1800mm等强螺纹钢锚栓,间排距1000×1000mm,控制侧向变形,提高抗拉抗剪能力。

三、项目实施与过程管理

3.1 项目组织与团队配置

项目团队共15人:项目经理1、地质3、采矿4、材料3、机械2、经济分析2。

3.2 实施时间节点(180天)

  • 1-60天:现场调研与技术方案详细设计。
  • 61-120天:设备采购安装与试验段施工。
  • 121-180天:全工作面推广应用与效果监测。

3.3 质量控制措施

  • 材料检验:矸石质量与混凝土性能全流程检验。
  • 监测体系:变形与应力等参数全过程监测。
  • 标准流程:标准化作业、质量一致性控制。
  • 应急响应:完备预案,快速处理异常。
采面作业面
作业面组织与质量控制场景

四、经济效益分析

4.1 成本对比

  • 原材料:矸石混凝土85.85-210元/吨;C30商混386.7元/立方。
  • 加工生产:矸石81.63-182.04元/吨(10万吨816.3-1820.4万元);商混78-83元/立方(10万立方780-830万元)。
  • 运输:矸石10万吨约44万元;商混10万立方约350万元。
  • 总成本:矸石1718.8-4004.4万元;商混4997-5047万元,节省992.6万~3328.2万元。

4.2 其他经济效益

  • 回收率提升15%-20%,增加可采储量价值。
  • 掘进量减少30%-40%,支护成本下降。
  • 固废处置与环境治理成本下降。

五、技术效益与社会价值

5.1 技术创新价值

  • 材料创新:高温磁化矸石大规模应用。
  • 工艺创新:预充填无煤柱开采流程标准化。
  • 装备创新:制备、输送、充填系统一体化。

5.2 安全效益

  • 顶板管理:充填体有效支撑,降低冒顶风险。
  • 瓦斯治理:减少积聚空间,通风条件改善。
  • 防灭火:减少漏风,降低自燃风险。
  • 应急逃生:留巷利于应急疏散。

5.3 环保效益

  • 固废资源化:年消耗矸石10万吨。
  • 碳排减少:比传统商混碳足迹降低40%+。
  • 保护水与土地资源,降低地表影响。

5.4 行业示范价值

  • 技术路线成熟,形成应用指南。
  • 经济性显著,符合绿色矿山与双碳战略。
  • 带动装备与服务产业链协同发展。

六、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案

6.1 技术难点与对策

  • 矸石性能波动:高温磁化与加工工艺稳定质量。
  • 长距离输送:高压泵与优化管路降低堵管风险。
  • 接顶困难:柔性模板+压力充填确保充分接顶。
  • 早期强度:配比优化+速凝助剂提升早强。

6.2 管理难点与对策

  • 多工序协调:精细计划与节点控制。
  • 技能不足:专项培训提升操作水平。
  • 质量控制:全过程监控与标准化作业。
  • 安全风险:专门防护与应急预案。

七、推广应用前景

7.1 适用条件

  • 煤层厚1.5-4.0m、倾角<25°。
  • 顶底板稳定性中等以上。
  • 矸石产量大、处理压力大。
  • 回收率目标高的矿井。

7.2 推广价值

  • 投资回收期2-3年,IRR>25%。
  • 已完成工业化试验与推广应用。
  • 契合政策导向与社会期望。

7.3 发展趋势

  • 智能化监控:物联网与大数据赋能。
  • 材料性能优化:持续研发高性能矸石混凝土。
  • 装备大型化:高效充填成套装备研发。
  • 标准化建设: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

八、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

  • 技术上可行:满足沿空留巷技术要求。
  • 经济上合理:较商混成本降低50%以上。
  • 安全上可靠:作业环境与稳定性显著改善。
  • 环保上友好:实现固废资源化与降碳。

8.2 建议与展望

  • 持续优化材料与工艺参数。
  • 完善标准规范与操作规程。
  • 争取政策支持与示范推广。
  •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与迭代升级。

中矿天智信息科技(徐州)有限公司将继续深化与煤矿企业合作,提供绿色开采技术支撑,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需要预充填无煤柱开采整体方案?

从材料改性、配比优化、充填装备到标准化施工与经济评估,提供端到端技术服务与实施保障。

预约咨询